外汇学说(一)

国际借贷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是由英国学者葛逊(George Goschen)于1861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是由国际借贷所产生的,因此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这里所讲的国际借贷关系不仅包括贸易往来,还包括资本的输出和输入。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国际借贷说认为只有流动接待相等时,外汇供给也相等,外汇汇率保持稳定;当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时,外汇供大于求,外汇汇率下跌;当流动债权小于流动债务时,外汇供小于求,外汇汇率上升。

国际借贷说

        国际借贷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是由英国学者葛逊(George Goschen)于1861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是由国际借贷所产生的,因此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这里所讲的国际借贷关系不仅包括贸易往来,还包括资本的输出和输入。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国际借贷说认为只有流动接待相等时,外汇供给也相等,外汇汇率保持稳定;当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时,外汇供大于求,外汇汇率下跌;当流动债权小于流动债务时,外汇供小于求,外汇汇率上升。

        葛逊的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解释外汇供求的变化,分析了汇率波动的原因,因此他的理论又称为国际收支说或外汇供求说。这一理论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金本位货币制度时期。从目前的角度看,国际收支仍然是影响汇率变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但从另一方面看,国际借贷说存在其历史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购买力平价说

        1916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 Cassel)在总结前人学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购买力评价说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 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的上涨将意味着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 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但该学说至尽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

利率平价说

        利率平价说(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Keynes)于1923年首先提出,解释了利率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从而引起汇率的变化。投资者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把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国家转向利率较高的国家,资金的流入将使利率较高国家的货币汇率上升。凯恩斯的学说解释了货币市场上的利率差异同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远期汇率的推导过程就是应用了利率平价的理论。虽然该理论的前提假设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利率平价说突破了传统的国际收支、物价水平的范畴,从资本流动的角度研究汇率的变化,奠定了现代汇率理论的基础。

J曲线效应

        本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发生的情况往往正好相反,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反而会比原先恶化,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这一变化被称为“J曲线效应”。 其原因在于最初的一段时期内由于消费和生产行为的“粘性作用”,进口和出口的贸易量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由于汇率的改变,以外国货币计价的出口收入相对减少,以本国货币计价的进口支出相对增加,从而造成经常项目收支逆差增加或是顺差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一状况开始发生改变,进口商品逐渐减少,出口商品逐渐增加,使经常项目收支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先是抵消原先的不利影响,然后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这一变化过程可能会维持数月甚至一两年,根据各国不同情况而定。因此汇率变化对贸易状况的影响是具有“时滞”效应的。

掉期合约:

        是一种由交易双方签订的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合约。掉期合约是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相等经济价值的现金注(Cash Flow)的合约。较为常见的是利率掉期合约和货币掉期合约。掉期合约中规定的交换货币是同种货币,则为利率掉期;是异种货币,则为货币掉期。
 

原创文章,作者:鑫佳鑫,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333.com/11.html

Like (0)
鑫佳鑫鑫佳鑫
Previous September 21, 2008
Next September 21, 2008

相关推荐

  • 克服人性的弱点

      有人把期市中的搏杀比作人和鳄鱼的争斗,认为人占下风是必然的。噤若寒蝉者和声泪俱下者均异口同声:“恐惧”。有人把自己比作期海中的鲨鱼,这恰好暴露了贪婪的本性。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毕竟是一个追逐高利的市场,满足于银行储蓄率一般的年收益自然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正如巴菲特所说:“我们也会有恐惧和贪婪,只不过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贪婪。”
    外汇学堂 October 29, 2008
  • 外汇的市场语言

    每个做投资交易的人每天都会做相同的一件事——看盘。时间可长可短,以此来做出各种
    外汇学堂 October 20, 2008
  • 现代年轻人都需要理财

    他,吾同树,曾被评为最具活力青年诗人,于今年自缢身亡。他选择轻生的理由是:生活的压力特别是房贷压力无法承受。
    外汇学堂 September 26, 2008
  • 顺势操作的两难境地

      顺势交易的止损空间来的很大,比短炒要大的多。很多情况下,这种止损无法避免。常常出现的情况是:盈利没有拿到,反而亏损出局。一次可以忍受,两次三次,四次可能就无法忍受。解决的办法好像也没有。操作上好一点,就是尽可能的第一时间进场,可以减少止损空间。我们说这是顺势的入场代价,没有办法
    外汇学堂 November 16, 2009
  • 艾略特波浪理论:斐波纳奇数列

    的数学基础是里昂纳多•斐波纳奇在13世纪发现的一个数字序列,这个数列是1,1,2,3,5,8,13,21,34,55,89,144,等等,如此无穷无尽,它被称为斐波纳奇数列。
    外汇学堂 September 26, 2008
  • 前景理论对交易心理影响

    )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
    外汇学堂 October 22, 2008
  • 2.17财经数据

    澳洲联储公布2月货币政策会议记录
    外汇学堂 February 17, 2009
  • 2.19财经数据

    日本央行货币政策会议最后一天,公布利率决议
    外汇学堂 February 19, 2009
  • 灵活应用远期外汇交易

    跟即期外汇交易相区别的是指市场交易主体在成交后,按照远期合同规定,在未来(一般在成交日后的3个营业日之后)按规定的日期交易的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是有效的外汇市场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70年代初期,国际范围内的汇率体制从固定汇率为主导向转以浮动汇率为主,汇率波动加剧,金融市场蓬勃发展,从而推动了远期外汇市场的发展。
    外汇学堂 October 26, 2008
  • 赚千万财富的操盘技巧

    外汇与股市不同,股票投资会随着企业成长、盈余配股,使每个股东都赚钱,但外汇则是标准你亏我赚的零和游戏。这就好象是场擂台赛,每个人要缴交报名费当赏金,前几名的赢家才能将赏金通吃。想从别人口袋里淘金,技术分析的功力只是基本配备,更需要正确的观念与心态,以下提供赢家心法供有心者参考:
    外汇交易 June 10, 2017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